催化红外技术赋能自动门电动门制造企业升级发展
3月5日,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师潘嵩教授在2025全国自动门电动门分会年会暨行业技术大会做了《催化红外技术在工业涂装领域的应用》的技术分享。其中提到,在自动门电动门制造领域,表面涂装工艺是决定门板和五金配件的产品耐久性、美观性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。传统涂装固化工艺(如热风炉加热、自然干燥)常面临能耗高、效率低、涂层质量不稳定等问题。随着绿色制造与智能化生产的推进,催化红外技术凭借其高效节能的特性,为自动门电动门行业提供了全新的涂装解决方案。
潘教授以常熟霍曼门业粉末烘干项目为例,介绍了项目背景。他说,霍曼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门类产品供应商,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50个分公司和庞大的分销商体系,也是国内十大工业门品牌之一。该项目在其原有的热风烘道前加装5米燃气红外用于升温,提高线速。改造后用时40秒门板粉末温度升温至120度以上,远远超过客户预期80摄氏度。自2021年12月投入使用起算,该设备已稳定运行至少1年以上。
该项目的优势特点还包括五个:一是节能降耗,能耗较热风烘干节省30%,每年节省能耗费用6万多。二是提高效率,仅40秒,温度升至120℃,线速提高一倍,产量提高一倍。三是节省空间,烘道长度仅5米。四是提高产品质量,减少了快速的空气流动造成的掉粉和漆膜尘点,提高了漆膜质量。五是减少维护的成本,红外干燥空气温度远低于传统热风,而且链条链条长度大大缩短,所以链条维护成本减少一半以上。另外,烘道清扫次数可减半,增加产能。
潘嵩教授团队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,建立了聚酯粉末涂料催化红外固化的最佳参数数据库(如辐射强度220-230°C、基材厚度适配模型),并在常熟霍曼门业项目中实现规模化应用。测试表明,涂层光泽度达90GU以上,抗冲击性提升20%,为高端商用自动门电动门提供了可靠保障。